海燕策略平台 - 海燕策略研究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心理素质拓展中心 > 图文心理 > 列表

上一篇:悦纳自己   下一篇:【图文】预言的自动兑现

超限效应,你“中枪”了吗?

作者:   录入:    文章来源:   点击数:0    更新时间:2017-05-25
    美国的著名作家马克·吐温有一次听教堂的募捐演讲,最初,他觉得牧师讲的令人感动,就准备捐款,并乐意捐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;过了十分钟,牧师还在继续讲着,马克·吐温就有些不耐烦了,决定捐些零钱;又过了十分钟,牧师还是没完没了,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了;到最后,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,过于气愤的马克·吐温不仅分文未捐,还从盘子里偷了一把钱。
    
   
   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叫作“超限效应”,讲的是人在接受任务、信息、刺激时,存在一个主观的容量,超过这一容量,人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。马克·吐温由原来的认真听讲到最后的不文明举动,正反映了牧师对演讲的时间、长度对听者的影响没有进行思考,以致冗长的内容超过了听者所能接受的程度,使听者产生了逆反心理。这样不仅没有得到想要的目的或结果,反而适得其反。
 
超限效应在教育中的应用
1、学校教育中
    超限效应在学校教育中时常发生,拖堂就是一例。这是时间上过度的超限效应。此外,还有内容过量、同一重复等的超限效应。这些效应的结果都使学生的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,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率。
 
 
    同样,超限效应在教师的批评过程中也将出现。例如有些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后,过了一会,又觉得意犹未尽,重复批评了对方一次,接着还是批评……这样一而再,再而三地重复同样的批评,使学生极不耐烦,讨厌至极。第一次挨批评时,学生的厌烦心理并不太大,但是在第二次,往往使厌烦度倍增。如果再来个第三次、第四次……那么批评的累加效应就会更大,厌烦心理就会以几何级数增加,说不定因而演变成反抗心理,甚至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。 除非是个乐天派或个性特殊的人,否则,一旦遭到批评,总是需要一段时间,才能恢复心理的平衡,遭到重复批评的时论学生的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。他心里会哨咕:“怎么如此不信任我?”这样一来,学生的挨批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。可见,我们教师对于批评不能过度超量。
 
 
    为避免这种超限效应在批评中的出现,教师应该切记,“学生犯了一次错,只能批评一次。”千万不要对同一学生的同一件错事,重复同样的批评。如果一定要再次批评,也千万不要像鹦鹉学话那样重复一次。应该换个角度进行批评。这样,学生也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一再被“穷迫不舍”,厌烦心理、反抗心理就会随之减低。对于学生的表扬也不能搞“廉价”,否则也将导致超限效应。有些教师认为,多批评不好,多表扬就好了。其实不然,这里也有个限度的问题。例如:某班有个差生听惯了批评,他对批评根本不当回事。但是新学期换了个班主任。这个进主任一开始对这个差生的某些“闪光点”作了表扬,起初这个差生很受感动,但是过了一段时间,这个差生发现,老师对自己的表扬越来越多,而且有许多是有意拔高的。他认为这是老师在哄自己,名义上表扬,实际上让我注意这些方面,这分明是看不起自己,不信任自己。于是,他一听到表扬,就大为恼火。
 
2、家庭教育
    超限效应不光在学校教育中发现,在家庭教育中也时常发生。如: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,父母会一次、两次、三次,甚至四次、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,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。被“逼急”了,就会出现“我偏要这样”的反抗心理和行为。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,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,受到重复批评时,他心里会嘀咕:“怎么老这样对我?”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,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。
 
 
    可见,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,应对孩子“犯一次错,只批评一次”。如果非要再次批评,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,要换个角度,换种说法。这样,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“揪住不放”,厌烦心理、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。

    因此,“超限效应”告诉我们,现实生活中,做任何事都不能以自我为中心,要进行换位思考,做事时注意方式方法,准确把握一个度,否则就会适得其反。

上一篇:悦纳自己     下一篇:预言的自动兑现